English

为了切除贪污毒瘤

——《中国反贪史》出版后话
2000-09-28 来源:光明日报 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 邓星盈 我有话说

一部皇皇90万言的巨制《中国反贪史》现已摆在了广大读者的案前。毫不夸张地说,这是中国史学界的盛事,读书界的乐事,有志于将反贪事业进行到底者的幸事!

对于这部书出版的“幕后新闻”,主编者王春瑜先生在其《后记》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,此不再赘。出版《中国反贪史》,于主编者是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,早就下定决心要编一部“在学术水准线以上”的如斯著作,用以“支撑起一面历史的镜子,照出前人反贪的沉重脚步、经验教训,重现那些贪污腐败分子的卑劣嘴脸;”于出版者亦自是出于“对反贪事业的高度责任感”,高扬主旋律,“出土”这样一面“历史的镜子”。

的确,正如一位海外学者所断言:“腐败是不分人种,不分国家,也不分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性瘟疫。”诚如王春瑜先生所说:“贪污是腐败的核心,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。”这道理很简单,无论搞何种腐败,离开了钱是很难搞起来的,而腐败者又是欲壑难填的,靠正常收入根本无法应付,要应付,除了杀人越货,就只有贪污受贿一途了。

腐败不得民心,腐败亡党亡国。为了消除贪污这种“政治癌症”,我们党和政府历来花大力气反腐倡廉,不管贪污腐败涉及的问题有多多、多广、多深,反对贪污腐败有多复杂、多艰巨,都决心把这件事进行到底。近年来反对贪污腐败的力度更是越来越大、斗争越来越深入,并从改革体制、机制、制度入手,意欲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贪污腐败。在这种情势下,可谓反对贪污腐败人人有责。身为党的出版工作者,自应努力提供正确的反腐败理论。反腐实践需要强有力的反腐理论的支持。国外学者研究腐败问题已有多年,积累了不少反腐败理论,但这些理论,并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。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反腐败理论体系。作为舆论导向阵地,出版即肩负着重大责任。其中,提供历史上反对贪污腐败的经验教训,总结其规律,走出其轮回,是我们今天的一项重要任务。凑巧,当王春瑜教授将他主编《中国反贪史》的消息告诉我时,自己简直难掩内心的激动和喜悦,当即欣然应允要出版该书。因为我平时从王先生嫉恶如仇、鞭辟入里的杂文中,预感到本书绝非是为历史而研究历史,而必然是“文章合为时而著”,服务于当下反腐败斗争,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,其社会效益应该不容置疑。再从王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、所邀参与其事者均为行家里手看,本书的学术价值亦应是不容置疑的。待到我们审完书稿,一切果然不出所料,且某些方面比我们预想得还好。它不仅填补了中国史学的一个空白,而且主编者为本书精心设计的体例结构,以及作者们精当的史料剪裁,亦为后之修史者提供了有益的尝试。原创之可贵,功不可没。他们是第一个吃“中国反贪史”这只螃蟹的人,其勇气堪嘉,其成果堪夸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